千方网: 本站覆盖海量全网中医资源,《易玄佛道》稀缺资源 ,为中国传统中医文化传承尽一份绵薄之力,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qianfang991

中医学好学吗_中医学好不好学_学中医最好

文化

我们谈谈中国的文化。

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是一个国家的命脉中医学好学吗,民族之根。

从1840年开始到现在,将近180年三个甲子,

我们的文化被有计划的消灭绞杀。

先师南公说1980年以后,中国大陆有200年大运。

关于国家的政治经济中医学好学吗,国家安全,我有很多话要说,但是今天就略过去。

我们从中医谈起吧,忧国忧民,也只能做好自己,在自己的立身处世上去影响别人。

中医学好不好学_中医学好学吗_学中医最好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是个浸润的过程,急不得。

学中医是一种修行,一种人生态度,一种行为模式。

我从十二岁看《难经》就觉得中医太复杂了,怎么能简化呢?

由于畏难,一直没有深入学习,只是浮光掠影的浏览。

复杂的理法方药,各种辩证,各种方剂汤药,我知道大家初学阶段都是这么想。

而且面对各家之言,浩如烟海的医著不知如何下手。

以前讲过一次学习中医的方式,是从四大经典落实,一步一步来。

今天主要的话题是:中医好学。

我是学佛的,但是我没有宗教派别之争,不排斥任何一宗一派,包括其他宗教信仰一概不排斥。

天下大同,求同存异,和而不同。

我学佛不迷信佛教,只是用平实的论述。

我已经过来高推圣境的阶段了,我看古今中外的圣贤都很平凡。

不是不恭敬啊,我是真恭敬,学习任何学问都需要平实,脱离高推圣境才好使。

都说中医难,那是你只看到难的一面,现在大家都把以前的学识都放下,就当自己啥都不知道,听我给您唠嗑。

回归

现在我们回到远古时代,我们和古人一起生活在那个环境,历经风雨,慢慢我们一起观察气候更迭。

没有文字,我们都用符号代表一些事物。

后来出现了《易经》,用图像描述事物的发生发展:

太阳出来了,春天来了,感觉温暖,吹的是东风;又很长的时间吹南风,西北风。随着温度的变化万物生长化收藏,气候温凉寒热平。

发现都跟太阳的大小有关系(太阳的热度大小有关),就用一个白圈代表太阳。

阴天下雨的太阳就被遮盖了,就用黑圈代表“阴“,这就是初步的阴阳,好玩吧?

再观察:在阳光照射的区域,植物都生长旺盛茂密,动物也活跃。

慢慢归纳总结:万物都区分为阴阳两大类,

阳光的,活跃的,向上的;阴暗的,沉静的,向下的

这是太阳,对地球人和物影响最大的天体。

次之的就是月亮,这个月亮每天绕地球一圈,日出月没,交替轮转。

古人只看到这俩带有光明的东西,主要的发光体,而月亮的运行周期性是一个月一个周期,一个月就是明亮的规律,叫它月亮吧。

这个易就是一个太阳一个月亮的组合,说明是太阳和月亮照射范围的规律—— 易经。

再扩展:五大行星对地球的影响——五运六气的规律,这个以前已经谈过两次了。

大家看群文件,里面有对2017年运气的推算入门,在此不再赘述。

我们学习中医不要困于文字,古人留下来的都是精华,浓缩的,由于古人的著作都是甲骨文,竹简刻字,这就有了书面语和口语,而口语是数年一变。

比如现在的”浮云”,数年以后后人就不知道啥意思了,而书面语脱离了口语,永远不会淘汰。

我们用阴阳五行,六气的思路,归纳归类所有,这就是以前说过的:

用256(阴阳五行六气)的眼光看世界,归为五行制化。(《开启中医之门》第187页,李阳波先生如是说。)

辩证求因,审因论治,表面现象很复杂。

但是,导致这些复杂现象的因并不复杂,就是六气。

功夫在于能不能透过果去看因,

寒则热之,热则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如此而已。

治病

中医治病,就是对阴阳、五行、四气、五味、六气的具体应用和发挥。

找到病机,对机施治,一剂知二剂已。

看图看象,仲圣梳《内难》撰用《胎胪药录》,《汤液经法》,而成《伤寒杂病论》。

把复杂的东西简化成六经辩证,我们简单的去以象治象。

比如“桂枝汤”,在《伤寒论》上又名“阳旦汤”。

“阳旦”,阳就是太阳,旦就是白天。

桂枝汤证:汗出、恶风、脉浮缓。

大家用看图的方式思考,人是小宇宙,像不像阴天下雨的情况呢?

汗出—下雨,恶风—有风阴冷。

阴天下雨怎么办?咱们给它出个太阳吧,把人体的状态调到白天出太阳的状况吧——阳旦汤(桂枝汤)主之,是不是?好玩吗?

所以先学看象,看着玩,慢慢就进入中医之门。

“麻黄汤”,毛贵艳师妹要求谈谈,

恶寒、体痛、发热、脉浮紧,“麻黄汤”主之。

口大渴身热腹满身重—里热

图象:口渴—干旱,腹满身重,下点小雪吧,加点石膏(冰雪的像),又解热又解旱。

“真武汤”,“附子”在中药里叫“真武”。

手足逆冷,用真武类方剂——四逆汤(干姜甘草附子)。

附子生长在山阴冰雪之地,能在此生长,必须耐寒,耐寒就必定会是大热之品。

这么简单的唠唠家常,大家是不是觉得中医简单?

《易经.系传》上说:易则易知,简则易行。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

我的话虽然简单,但是《易经.系传》给我印证。

圣人之道本来简洁明了,只是后世越细化越复杂,学着越难懂。

简单易行才可以有人亲近,不怕难不远离,这样才可行可久可大。

当然方剂的具体作用并不是这么简单,在具体的情况下具体实施。

但是大家就掌握了大概方向,心里有底了,辩证审因。

有一个病人求诊,望之目光闪烁,眼中似有泪水。

问:怎么啦?

答:我头晕,血压高

处方五苓散加减,三付证去,何也?

目中水泛,体内水多了,血液压力增大,导致血压高。

血压高只是现象不是病因,她是水液不降导致的,用利水剂调通三焦水道。

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有时候一个望,那个象就告诉你是什么状况,你去调整这个状态,病的现象就没了,不要被现象迷惑了。

上焦的水不下,我挖下水道啊——五苓散。

中医和西医的差别是思维模式不同,

中医和中医的差别在着眼点上。

理论都是这些理论,药物都是这些草药,思路不同,效果不同。

恩师说:古人留下来的方子都是好方子,就看你用的活不活,灵不灵

全在自己发挥上。

我给你们开过的方子,你们都知道,很平常,很便宜,一两块,四五块,十块八块。

效果大家自己都看到的嘛,思路决定出路,这是我走过的路。

不能说是教学,只能说我是给大家打打气,鼓鼓劲,提高大家学中医的信心,减少畏难心理。

祝愿大家在中医的学习上更上层楼,利乐有情,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把传统文化的根留在民间。

中医好学,中医治病简洁速效,简便验廉。

大旗不倒,华夏有我!

中医后继无人,吾辈当自强

千方网: 本站覆盖海量全网中医资源,《易玄佛道》稀缺资源 ,为中国传统中医文化传承尽一份绵薄之力,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qianfang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