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方网: 本站覆盖海量全网中医资源,《易玄佛道》稀缺资源 ,为中国传统中医文化传承尽一份绵薄之力,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qianfang991
评按:本篇为2024秋季白云观中医养生班“毕业论文”之一,李同学为同济大学博士,学业之余,和同学一起前来修习。传统文化包括中医,在高学历年轻人中已渐成国潮风候…
引言
中医-作为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生辉的瑰宝。
它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扎根于深厚的文化底蕴之中,其独特且完善的理论体系以及经过长期实践验证的方法,蕴藏着无尽的智慧,在维护人体健康、应对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等方面,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里提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这句话揭示了中医理念中一个核心智慧:预防胜于治疗。
通过学习中医知识,可以依据自身的体质、生活习惯等提前察觉身体的细微变化,比如通过观察舌苔、脉象、面色等,提前发现身体的潜在健康隐患。然后通过调整饮食,根据体质选择合适的食物进行食疗;通过艾灸,耳穴等方法进行自我调节,通过运动等方式来进行预防干预,将疾病遏制在萌芽状态,有效降低患病风险。
中医观与基本概念
(一)天地 自然 宇宙 人-整体观
中医强调天地人三才一体,认为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相互关联、相互影响。道家强调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们需要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充分考虑天地自然宇宙的整体和谐。人生活在天地之间,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地理环境等因素会对人体产生作用,而人体自身也会通过自身的调节机制来适应外界环境变化。
自然界有着四季更替、昼夜变化等规律,而人体的生理活动与之紧密相应,春季肝气升发,夏季心气旺盛等,人体应顺应自然规律进行养生保健,保持生活起居、饮食情志等方面的协调,以维持身心健康。
通过人的指甲与月牙的关系印证了”天人合一,人与天地相应”的概念。
(二)人是一团气
气的运行推动着人体的生长发育、脏腑功能活动以及血液津液的生成、运行和排泄等生理过程,人体的经络系统也是气运行的通道。经络就像一条条高速公路,气在经络中运行,将各个脏腑组织器官连接起来。当经络通畅时,气能够正常运行,人体就处于健康状态;而当经络阻滞时,气的运行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因此气在经络中的顺畅运行对人体健康十分重要。
(三)阴阳与五行学说
阴阳双方相互依存,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阳气上浮为天,阴气下凝为地,阴阳交感而生育万物。人的健康需要保持阴阳平衡。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它们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相生顺序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顺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学说将人体的五脏六腑分别归属于五行,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这种相生关系保证了人体脏腑之间的相互滋养和协调。肝木克脾土,若肝气郁结太过,就可能克制脾土太过,导致脾胃运化失常,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
通过观察自己身体的症状、体征,根据五行和天干地支,大运和流年分析出对健康的影响。依据出生时间进行诊断和养生的理论基础源于天人相应和五运六气学说。结合五行与人体脏腑经络的对应关系以及五行生克乘侮规律,就可以对自己的健康问题有一个初步的判断。
(四)经络
人体主要经络包括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十二经脉即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奇经八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
(五)常见穴位
合谷穴:面口合谷收,可以治牙痛、口腔溃疡等
膻中穴:疏肝理气,肝气郁结
少商穴:咽喉疼痛
内关穴:晕车,头晕
太冲穴:疏肝理气
百会穴:增智提神,痔疮,耳鸣,鼻塞,中风
大椎穴:鼓舞阳气,咳嗽,五劳虚损
十七椎:痛经
等……
道法自然
中医四诊
望诊:面色,身形,耳朵,手诊和眼诊等
闻诊:声音和气味方面。
问诊: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小儿还要问痘疹等
舌诊:淡白舌,红舌,绛舌,紫舌齿痕舌等
切诊
望闻问切
八纲辨证与治养思路
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纲领。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需要仔细观察各种症状,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基础步骤。
病因:内因,外因,不内外因 六气:风、寒、暑、湿、燥、火。
治病与治人:治病不仅注重疾病的症状和体征,更强调治人,即考虑患者的整体状态、体质、生活环境、情志因素等。
艾灸基础
(一) 艾条质量 :
艾绒细腻、色泽均匀,无杂质;有纯正的艾草香气。燃烧情况方面,燃烧时火力温和,不刚烈,烟越直越好。
(二) 艾灸作用原理 :
艾灸的主要是通过温热刺激穴位,温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使经络通畅,气血调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三) 艾灸灸感:
艾灸过程中出现的温热感是最常见的灸感,壮火食气,敏消量足。若艾灸时火力过旺、时间过长或频次过高,会消耗人体的正气,使身体原本的气血平衡被打破,进而可能导致诸如燥热、心烦、口干舌燥等不适症状的出现,甚至在长期的不当艾灸下,会让身体愈发虚弱。如此方能使艾灸这一中医疗法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保健和治疗功效,助力人们维持身心的健康与平衡。
艾灸
耳穴基础
(一)耳穴分布与分类
耳穴反射区在耳部的分布犹如一个倒置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朝上。耳廓可分为耳轮、耳舟、对耳轮、三角窝、耳屏、对耳屏、耳甲、耳垂等。
具体见笔记:
(二)耳穴贴压操作要领
耳部消毒:用探笔按压穴位,找到疼痛最重的穴位(手里只能拿一种东西)。
每次按压200次中医养生保健毕业论文,每天按压5次,5分痛按压,3天后取掉,如果有过敏症状立即去掉。避免过度用力造成耳部损伤。
(三)耳部穴位图与常用耳穴
五个配穴思路:相应部位,脏腑经络,现代医学中医养生保健毕业论文,特定功能和其他部位:胳膊,腿,颈椎,头,手
方法:前对前,后对后,左对左,右对右 减肥,疏肝,身心快活穴,失眠穴
中医急救
中医急救方法:
昏迷/闭证
厥证:强制开机:刺激鼻子,掐人中,十宣放血,提捏大筋
脱证:按揉人中、内关
艾灸:关元、神阙、百会、大椎、命门
扭伤穴:手三里
等….
感谢
感谢上未草堂秦老师的中医课,感谢上海白云观提供场地,感谢中医班的同学们,学到了中医新知识,应用在生活常见的问题上,没想到见效那么快,有点不敢相信,太神奇了,有机会再试试。
这个课上的太快了,除了学到了中医知识,心态也变化很多。
秦老师在课上说:试图改变别人的,都是傻子,放弃评判世界的权力,才能心态平和,疏肝理气。
现在没事常听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和静坐,效果显著,感谢。
文字|学员李庆硕
图文编辑|秦小护
审评|秦敏禾老师
千方网: 本站覆盖海量全网中医资源,《易玄佛道》稀缺资源 ,为中国传统中医文化传承尽一份绵薄之力,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qianfang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