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方网: 本站覆盖海量全网中医资源,《易玄佛道》稀缺资源 ,为中国传统中医文化传承尽一份绵薄之力,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qianfang991
“什么?血糖5./L?这不可能,这个检查结果一定是搞错了,让他明天再查一次!”当主治医师看到检查结果时,完全不敢相信,笃定地认为是检验标本搞错了,没想到第二天又检查了一次,居然更低,只有3./L,主治医师完全懵掉了。
这是我接治的一名儿童糖尿病患者的妈妈亲口说的。
血糖高居不下,怎么办?
2021年2月21日,我接诊了一个小男孩,才12岁。
他去年11月份去武汉儿童医院检查,检查发现他的血糖高达7./L,被诊断为儿童糖尿病。
同时,在检查中也发现他尿酸和甘油三酯都很高。医生建议他控制饮食,并服用二甲双胍降糖药物,但是无论怎么控制饮食,血糖却一直没有降下来,没有办法,不得已选择了中医治疗。
当他来到诊所时中医治疗糖尿病,我仔细观察了这位男孩,发现他肥胖而好动,双乳增大,自述饭量大,同时还患有糖尿病和甲状腺多发小囊肿。他的舌头稍微有点红,苔厚而腻,淡黄颜色。他的脉搏沉滑而涩。
根据这些症状,可以诊断这个孩子为消渴、阳明实热、痰瘀互结证。
消渴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疾病,表现为口渴、多饮、多尿、便秘、舌干等症状。
阳明实热是指肠胃实热,表现为大便秘结、口渴、口苦、腹胀等。
痰瘀互结是指体内有痰湿和瘀血互相影响,表现为胸闷、咳嗽、痰多等症状。
中医如何治疗儿童糖尿病
为了治疗这些症状,我决定使用白虎合二陈汤和消瘰丸加减。白虎合二陈汤是一种中药方剂,能够清热解毒、利湿退热;消瘰丸则是一种能够祛痰散结的中药方剂,能够缓解痰湿和瘀血的症状。
处方如下:法半夏15克、茯苓15克、陈皮15克、生石膏30克、知母30克、甘草10克、荷叶30克、浙贝母30克、鳖甲30克、玄参15克、夏枯草15克、连翘10克、枳实10克、黄连6克、葛根30克、蒲公英15克、薏米30克、泽泻15克、滑石15克、栀子、7付。
3月4日复诊时间,仍见孩子脉滑苔腻,未见变化。因此,我决定在上方加海螵蛸、海蛤壳、昆布、胆南星、炒白芥子、厚朴、穿破石,生石膏加到50克。
处方如下:法半夏15克、茯苓15克、陈皮15克、生石膏50克、知母30克、甘草10克、荷叶30克、浙贝母30克、鳖甲30克、玄参15克、夏枯草15克、连翘10克、枳实10克、黄连6克、葛根30克、蒲公英15克、薏米30克、泽泻15克、滑石15克、栀子10克、海螵蛸15克、海蛤壳15克、昆布15克、胆南星10克、炒白芥子15克、厚朴10克、穿破石、7付。
3月16日复诊时得知,3月13日至3月15日,大便很稀,一天要去两次厕所,上厕所时会有轻微的腹痛,孩子的食量比以前减少了,但睡眠质量良好。
同时,我还注意到孩子的舌头较胖,边缘上有牙齿印痕,根部的舌苔呈淡黄色而且很腻,舌尖上有红点。因此,我在上方加柴胡10克、郁金10克、丹参30克、红花15克。
3月29日复诊,诸症改善,效不更方,上方续用7剂。
处方如下:法半夏15克、茯苓15克、陈皮15克、生石膏50克、知母30克、甘草10克、荷叶30克、浙贝母30克、鳖甲30克、玄参15克、夏枯草15克、连翘10克、枳实10克、黄连6克、葛根30克、蒲公英15克、薏米0克、泽泻15克、滑石15克、栀子10克、海螵蛸15克、海蛤壳15克、昆布15克、胆南星10克、炒白芥子15克、厚朴10克、穿破石30克、柴胡10克、郁金10克、丹参30克、红花、7付。
4月15日复诊,除了头屑比较多之外,其他症状都有好转。最后,只在上方加天花粉15克、泽泻(7剂);
5月4日复诊,仍然是头屑比较多之外,其他症状都有好转。这次在上方加入了石菖蒲10克、萆薢15克、将泽泻加到20克(7剂);
5月29日复诊,孩子家属反映最近睡觉入睡有点困难。因此在上方加茯神15克、炒酸枣仁来帮助改善睡眠(7剂)。
6月11日,妈妈领着孩子去医院检查,血糖、尿酸全部都正常了,于是出现了开头的一幕,西医根本不相信儿童糖尿病居然治愈了。
中医如何看待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主要特征是高血糖。它会影响身体处理食物中的糖分的能力。
正常情况下,当我们吃东西时,身体会将食物中的糖分转化为能量,但是如果你患有糖尿病,你的身体可能无法正常地处理这些糖分,导致血液中的糖分水平升高——高血糖。
长期高血糖会损害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引起各种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肾病、足部溃疡和感染等。
可想而知,糖尿病的危害是有多强了。
早在公元前400年《黄帝内经》就有消瘅、消渴等证记载,并有消渴脉证的病因、病机分析,还有肺消、鬲消、脾瘅之分。
汉代张仲景较全面地论述了消渴的三种症状,《金匮要略·消渴》曰:“浮即为气,数即消谷而坚大,气盛则溲数,溲数则坚中医治疗糖尿病,坚数相搏,即为消渴。”
在中医学中,消渴病是指多喝水、多排尿、常常感到饿的病症。
糖尿病也属于消渴病,但不是所有消渴都是糖尿病。
消渴病的成因有先天和后天之分,先天因素包括体质不够好,尤其是阴虚体质易得消渴病。
后天因素包括饮食不当、情绪失调、过度劳累等,这些因素会导致体内津液不足,阴虚和燥热偏盛。阴虚和燥热相互影响,使得机体的重要功能失调,引起消渴病。
消渴病主要影响肺、胃、肾等脏器,尤其是肾。阴虚和燥热是消渴病的主要病因,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长时间的病程会导致身体阴阳两虚和血液不畅通。
消渴病不仅会影响身体的正常运作,还会引起内热、耗津灼液,最终导致血液循环不良,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END
千方网: 本站覆盖海量全网中医资源,《易玄佛道》稀缺资源 ,为中国传统中医文化传承尽一份绵薄之力,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qianfang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