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方网: 本站覆盖海量全网中医资源,《易玄佛道》稀缺资源 ,为中国传统中医文化传承尽一份绵薄之力,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qianfang991

一般情况:患者女,35岁,汉族,2023年3月15日初诊。

主诉:面颊部色斑1年。现病史:1年前患者脸颊颧骨处出现色素沉着斑块,伴见颊两侧散在红色丘疹,无瘙痒、疼痛等不适,面部皮肤隐隐潮红,未行任何治疗。平素汗出偏少,晨起口干、咽干明显,自觉易上火、整体皮肤干燥。行经前乳房胀痛月经量少,纳可,眠一般,小便调,大便偏干,1日1行。舌淡尖红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弦。

西医诊断:黄褐斑

中医诊断:黧黑斑

证型:肝郁化火,气血瘀滞

治法:疏肝泻火黄褐斑中医治疗,行气化瘀

初诊方药:

北柴胡10g 醋郁金10g 玫瑰花6g 牡丹皮10g 当归12g 赤芍10g 茯苓15g 白术15g 木蝴蝶12g 白鲜皮12g 川芎6g 薄荷6g(后下)麸炒枳壳10g 炙甘草6g

6付,水煎服外治给予埋针治疗。

2023年3月22日二诊

经治疗面部潮红丘疹好转,自觉面部色斑减淡,大便正常,嘴唇稍干燥。原方加玉竹12g。外治治疗同前。

2023年4月3日三诊

面部潮红丘疹基本消退,自诉近期易胃胀,因针刀治疗具有创伤性,与患者沟通后,同意采取针刀治疗淡化色斑,方药在3月22日方基础上去薄荷,加木香6g 桂枝10g,行针刀治疗术前相关检查,待结果回报。外治治疗同前。

2023年4月10日四诊

经治疗腹胀缓解,根据患者检查结果,同意行针刀治疗术。方药在4月3日方基础上去木香,继续服用。外治治疗同前。

2023年4月24日五诊

经针刀治疗,色斑颜色减淡,范围减小,效果明显,继续针刀及中药内服外治治疗。

按语:

本病中医病名为黧黑斑黄褐斑中医治疗,又称“肝斑”、“蝴蝶斑”,是一种常见的面部损容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形状大小不一、深浅不一、晦暗无光泽、境界清楚的黄褐色或淡褐色斑片,女性好发。目前黄褐斑的病因尚未被完全阐明,临床认为黄褐斑的发病机制主要与皮肤黑色素代谢异常以及局部炎症反应有关,并与遗传易感性、日光照射、性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密切相关,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病机制主要与肝、脾、肾三脏有关,肝失调达,气血瘀滞生斑;脾虚湿盛,气血不足生斑;肾阴不足,水不制火生斑。肝、脾、肾三脏是黄褐斑发病的根源,治疗以疏肝、健脾、补肾为主要治法。针对黄褐斑的研究和治疗一直是皮科医生的研究重点,随着皮肤情况的改变尤其是较多敏感性皮肤的出现,以往的光电疗法对于黄褐斑的治疗效果开始变差,甚至出现治疗后色斑加重的情况。近年来,中医药在黄褐斑治疗方面的优势逐渐显现。

现代病理学研究发现,黄褐斑的主要发病部位在真皮层。针刀是将传统针灸针和手术刀结合一体的一种医疗器械,具有针灸疗法的穴位刺激效应和手术刀对人体组织剥离、松解和疏通两种作用,达到疏通病变部位及相关经络阻滞之气血的作用。将针刀用于黄褐斑的治疗,通过对色斑处针刺,以疏通面部瘀滞的经络,促进局部气血运行,调和面部气血,松解软组织粘连,从而促进色斑部位的血液循环,起到活血化瘀,消除色斑的效果。面部埋针法使用的为揿针,又称揿钉型皮内针,是通过对色斑表皮以及体表穴位持续的微弱刺激,以疏通皮肤气血、调节经络脏腑,达到调理脏腑、濡养肌肤,从而预防和治疗黄褐斑。

本例患者属肝气郁滞,气血津液运行不畅,日久化火,故患者平素易上火,皮肤潮红;津液不能上承口咽,则口干咽干;津液不能濡润皮肤,皮肤缺乏滋润则干燥;气滞则血行不畅,气血瘀滞,故经前乳房胀痛,月经量少,在皮肤则表现为色斑。故治疗应以疏肝为主,肝气调达,则气血通畅,诸症得解。方中北柴胡、醋郁金疏肝行气、理气解郁;玫瑰花、牡丹皮、当归、川芎活血化瘀,调经散斑;茯苓、白术、麸炒枳壳健脾理气,脾气健,则有助于气血津液的运化;白鲜皮、薄荷、赤芍、木蝴蝶共奏清热之功,清散诸热,行气化瘀;再加炙甘草调和诸药,使诸药和。后以此方为基础进行加减,二诊患者仍有口干表现,加玉竹养阴润燥,生津止渴;三诊患者皮肤潮红丘疹好转,提示上焦热象减轻,故去薄荷,患者胃胀,故加桂枝、木香行气通阳,缓解胃;四诊患者腹胀减轻,故去木香;配合埋针以及针刀治疗,连续治疗1月,面部潮红丘疹基本消退,色斑变淡,效果显著,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在治疗面部色斑疾病方面的可行性。

图片

千方网: 本站覆盖海量全网中医资源,《易玄佛道》稀缺资源 ,为中国传统中医文化传承尽一份绵薄之力,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qianfang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