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方网: 本站覆盖海量全网中医资源,《易玄佛道》稀缺资源 ,为中国传统中医文化传承尽一份绵薄之力,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qianfang991
杏林明师学社《中医辨证》「研修班第一期游学」圆满结束。
十四位学员受益匪浅,发自肺腑地书写了“游学心得”,值得我们认真阅读、用心领悟,从字里行间去感受中医药文化的魅力、体会中医药文化的仁人仁术、探寻中医药文化的源远流长!
今天我们接着来欣赏:
陕西学友
一、游学三日
四十不惑是有前提的。我没有像孔夫子那样年十五便志于学,一步迟而步步迟,所以一直都有很多困惑,学了中医以后才慢慢地开始明白一些道理。
当然我还有很多不确定的事,比如说我至今也不确定为什么我小时候得到的玩具都是枪,塑料枪木头枪手枪步枪机关枪。其实我最想要的是邻居小朋友家的那种带轨道的小火车。每次去玩的时候,小朋友都很大方地搬个凳子站上去,从他家柜子的最高层拿下来铺一地跟我一起玩。然而我却一直都在暗戳戳地想,如果这是我的玩具,我谁都不给玩。
好东西可以分享,但是最好的一定要私藏。如果我是教授,那些多年积累下来的经验,那些精妙的排兵布阵、治疗用药的点睛之笔,我一定会当成不传之秘,谁都不告诉。
可教授一直都是毫无保留地传道授业解惑,课讲得那么好,引杏林学子竞折腰。然而不止这些张景明讲中医基础理论视频,他要保证教学效果,让求学者真正地掌握知识,于是开设了精修班、研修班,要把我们真正地领进中医的大门。仍然不止这些,在这次游学中,他更是手把手地指导大家与中医实践深度接触,唯恐我们学不明白。
我知道自己皮袍下的小。可我的确没有见过这样扎实的培训,第一天跟诊结束后,教授指导大家复盘,从学习方法开始,19个医案讲解到了晚上十点半。第二天跟诊结束,教授给出28个医案,连同我们自带的,一共42个医案,提出学习要求。教授以诚相待,学员谁敢怠惰?那天晚上我们在学社的讨论结束后,很多学友回到酒店仍然在完善自己要汇报的医案分析,甚至有人熬了通宵。
第三天教授直播了一整天,指导我们分析了42个医案。教授自带明星光环,在镜头前神采奕奕,可我们每一个人都知道他有多累。因为我们光是听讲,就已经累得几天都回不过神了。
我们学习中医,是为了给自己谋一个安宁健康的晚年;而教授呕心沥血传播中医文化,则是为了天下人。
二、反思郁证
61个医案里,有20%是郁证。对于郁证,教授说过,药物只能解决三分之一的问题,其他三分之二,需要患者自己调整。因此对于每一个郁证患者,教授都会耐心地进行心理疏导。很佩服教授的识人能力,常常是一句话就说得病人红了眼圈,两句话病人就开始潸然泪下,似乎一生的付出终于被看见,一生的委屈终于得到了理解。
教授给出公式,大多数郁证的病人都是:心脾两虚+肝气郁结。
我曾经觉得抑郁症是最神秘的病,它有真真假假的症状、几乎是包罗万象的难受不适,幻象丛生。
从症状上看,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睡眠问题,包括失眠和嗜睡两个极端。一个病因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症状,这在学完辨证课程之后,已经不再神奇。就好比气虚既可以导致月经提前,也可以导致月经延期。这既是人体之妙,也是中医理论之妙。
另一类是躯体化障碍,包括怕冷。躯体化障碍是说哪不舒服,马上哪就不舒服了,这似乎常常被神秘学利用,疑心生暗鬼,精神就容易被操控,失去自我。在学习心主神的功能的时候,讲到心神主宰人体生理活动,总觉得不好理解,什么叫做“主不明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总是有些似懂非懂。现在从抑郁症的躯体化障碍来看,就觉得清晰多了。
神失所养,既有心血亏虚不能养神,更有心神被负能量侵蚀之后的心力不足。情志内伤,首先影响心神,无论是高强度的突然性的刺激,还是低剂量持久性的刺激,都会损伤心神,也就是生命的整体状态失常:或失去活力,闷闷不乐,郁郁寡欢,疲惫不堪;或情志内炽,虚性亢奋,五心烦热,失眠多梦;或自我攻击,浑身不适;或自我封闭,畏寒怕冷,甚至偏执多疑。——心神失养直接导致脏腑功能不能正常发挥,出现全身症状。这不是心神主宰人体生理活动失职吗?
我也曾觉得抑郁症是最无聊的病,一念天堂,一念地狱,都是自己“作”出来的,境由心生。
从病因上看,一是以所愿不得、情志不畅为发端,这实在是暴露了人性中不忍直视的一面:我要!得不到我就不高兴;我要你顺着我!你不顺着我,我就不愿意。另一个是从操心劳神、暗耗心血开始, 自己付出心血,却没有好的效果,反倒落一身埋怨。亲人之间,有多少人把“爱”变成了“湿邪”?就像教授对那对抑郁症母子所说:“离儿子远点。孩子的病都是父母造成的。”
之所以觉得这个病无聊,是因为我认为它全都是一些不该发生的故事。然而这也只是“我认为”。其实我喜欢听教授给这些人做心理疏导,我把这些病人当做我的一面镜子,教授说的是病人,但是字字句句入得心中,都是对我的敲打。
我借此看到了自己的诸多毛病,终于明白了自己不能知行合一的真正原因:没有真正地“知”。我还是没有从理想化中走出来。
教授说,不能以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这话很熟,但是我一直都没有真正理解。但是那一天我好像终于明白:对于客观事实,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价标准,但这只是第三方视角。而生活是要以第一人的身份亲历的,在亲历的过程中,自己那套评价标准只能要求自己,而对于别人则需要以对方能够接受的方式应对。评价与应对,这是两条线。跟人相处时,以自己的标准为尺度要求别人,其实就是以自我为中心,就很容易有被冒犯、被打扰的感觉,既容易伤到自己,也容易伤到别人。究其本质,是一种心理上的不平等。
现在回过头再看郁证,它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相处不和谐导致的。个体的人与群体、社会相比,总是弱小的。病人就更是弱势群体。至此,我觉得我这才算是理解了教授对于病人的悲悯之心。
我不再认为每个人脑门上闪烁的“要”字不忍直视了,得偿所愿既然是美好的值得庆祝的事情,为什么就要嫌弃那些对于未遂之愿的执念呢?以前不懂道理没有关系,现在能听劝就好。软化执拗,是修心的过程,也是治病的过程。
对抗抑郁症的有效途径是反其道而行之:走出房门,感受阳光的温度,以运动释放不良情绪;走进人群张景明讲中医基础理论视频,与人交往,积极参与生活;培养一个爱好,投入进去,相伴到终老;善待家人,好好说话。
其实还是教授反复强调的“正心、修身、齐家”,这也是一种固本培元。
三、中医的温度
中医理论学习之难,在于要能从经典中看到不言之言。
而实践之难,则是需要能够洞察世事。跟诊期间,教授将我们从《中医辨证》课程里拉出来,让我们近距离地观察病人理解病人。复盘的时候,又把他的诊病和用药思路都掰开了揉碎了地教给我们。
比如,教授在讲新冠阳后常见症的时候,针对三例以“失眠”为主诉的医案说:“这三个人还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年轻女性。毫无疑问,这三个人阳了以后,谁都没喝过中药。这些东西都是隐藏在背后的,我们不问也知道。第一,年轻人阳了以后,不可能去喝中药,大家都在吃西药;第二,年轻的女性阳了以后,肯定不喝中药,她嫌味道不好闻,怎么简单怎么来事儿,除非是家长逼迫的。这些是病人没有告诉我们的,而我们也不可能去问他们的,但是我们都是心中有数的。所以很显然,她们当时都是吃的布洛芬。”
在讲郁证的时候说,“凡是认死理的人,基本上都有抑郁症。”……
还有很多。印象最深刻的是,教授总会在开完药之后再看看价钱,如果价钱高了,就调整一下用药。他说:“咱又不是卖药的。就是有时候觉得这个方子好像有点贵了,贵了怎么办?换两味药,就是在里边调两味药,哪个药贵就把它去掉,便宜的药替代它,效果好着没?八九不离十。”
中医是有温度的医学。从教授和很多学友的身上,我都能感受到温暖,这种温暖一日日地渗入我的心里,消解着我心里的刺。
这一次的游学结束后,我的脑子里盘旋着一句话:“南方为进士者,走数千里从宗元游,经指授者,为文辞皆有法。”这是何其相似的场景啊,12个省市自治区的同学,千里谒明师,得教授强化训练,收获满满。我希望我们都能坚持下去,将中医学好学通,不辜负教授呕心沥血的培养!
山西学友
多年以来我对中医都有浓厚的兴趣,并读过很多的中医类书籍,但是越学越糊涂,毫无代入感,快到了厌倦中医之时,某天微信群里的一则消息将我真正引入了中医的殿堂一一杏林学社。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先后自学了《零基础学中医》、《一病一讲》、《一病一解》、《讲透方剂》、《中医辨证》、《二十四节气中的中医智慧》等书籍。并且参加了“精修班”和“研修班”的课本+视频+讨论的新颖学习班。在一次次学习中拓宽了视野、开阔了眼界,效果良好,收获越来越多,兴趣越来越大,总想着有一天能够身临其境目睹教授看病的风采。
机会真的来了,梦想成真。5月18号上午带着迫切的愿望,走进张老师的诊所,很快一位非常帅气、精神饱满的大夫一一张景明教援,终于相见了,经过大至介绍很快就进入了3天的正式跟诊学习。感受也从此而始:
一、三天两夜60个小时里教授付出的时间多达20余小时,在尽量压缩的情况下诊治患者105人。每一个患者从进门到入坐,教授的眼睛都在认真地观察着他(她)们,我想这就是中医里的“望诊”了;在问诊的过程中同时“切脉”,切诊时间大部分比较长(有些医生是蜻蜓点水),而有些问诊内容我不理解(如:突然问,谁惹你生气了,随后我明白了),看舌苔很认真,甚至要第二次看,脾胃为后天之本,中医治病,看舌苔对脾胃的辨证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从早上8点至下午两点多(中午吃饭仅用20分钟),我们都感到有些困乏,而教授的精神状态一直处于饱满状态;老师平易近人,幽默风趣,知识渊博,不但熟悉中西医知识,而且心理学、人文地理也非常丰富,特别是那种个人魅力、充满正能量的精神风貌值得我们学习。
二、就诊患者中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或者说郁证的患者占了一大类。抑郁症是一种精神类的疾病,随着社会节奏越来越快,生存压力越来越大,而人的精神欲望反而越来越高,情志不遂者会逐渐增加,郁证患者会经常出现在就诊当中,所以做医者不但能诊断郁证,还要懂得有效的预防:1)会宣泄自己的情绪;2)调节自我心里,摆正位;3)出门散心;4)劳逸结合。向教授学习,掌握相关知识,指导患者调整情绪。
三、在病案分析中,教授也讲解了处方的加减化裁方法:根据证候选方治疗主症,兼痰湿者加苍术、藿香、泽泻;欲祛湿或药性腻必行气加陈皮、木香等;肝郁又阴虚忌柴胡加玫瑰花、香附子、郁金等;阴虚用白术不可炒,湿重用之炒用好;便溏当归减量或去之;外风荆防蝉;调和营卫加等量桂枝、白芍;纳气平喘选补骨脂;中气下陷加升麻、柴胡、葛根等等。根据轻重选味数,选用一药多用的,首选效果相似又廉价之药等。学中医任重而道远,活到老学到老,每味中药都有其特性,需要学好用好。
四、杏林学社的团队精神。随着时代的步伐,国内产生了很多校园文化公司,为学校的某些工作提供了便利,以前仅仅了解,通过“精修班”“研修班”的接触,尤其今次游学的亲心体验,从招结人员、安排食宿、跟学流程等服务上,尤其中午吃饭时间短,她们为我们免费定餐的细心照顾之情实在过意不去,谢谢了!
五、学员们在有限的60个小时内,除了吃饭睡觉,超过30个小时用于学习,好多人单独加班加点。大家基本上都不是学医的,但那种废寝忘食,狂热学习中医的劲头是非常使人感动的,是教授这位中医的传承者使用别致的手段让我们感受到中医的独特魅力。
“中医药学的发展既需要继承,又需要创新,在继承中创新是为了守正,在创新中发展是为了弘扬”,教授说的多好。我就是百万学子中的中医药文化的继承与传播者,中医药的发展任重而道远,我会饱含中医情怀,满怀无限的热情,永葆谦虚好学之心,一步一个脚印,坚定地走下去。再次感谢教授和各位老师的教导!
未完待续
「研修班游学二期游学」的学员正在遴选之中,希望与大家会聚于古都咸阳、厚重的关中。本期游学还将有你意想不到的新选题,一定会使你收获更丰!
千方网: 本站覆盖海量全网中医资源,《易玄佛道》稀缺资源 ,为中国传统中医文化传承尽一份绵薄之力,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qianfang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