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方网: 本站覆盖海量全网中医资源,《易玄佛道》稀缺资源 ,为中国传统中医文化传承尽一份绵薄之力,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qianfang991
旧时,松江城乡居民治病以中医为主,或采用传统民间疗法。清末民初至解放前夕,秀野桥以西至跨塘桥一带先后开设中医诊所42家,有的一药辄效,有的著有医学经典问世,在民间享有较高的声誉。其中就有家住跨塘桥附近的凌履之、姚水一和住泾北街附近的夏仲方。
凌履之
凌履之(1843-1920年),号鹏飞,浙江归安人,是明代御医凌汉章的后裔。明秦康王曾写下一首诗《送名医凌汉章还苕》。
微恙年来不易攻,远烦千里到关中。
寻常药饵何曾效,分寸针芒却奏功。
絷马未能留信信,趣装无奈去匆匆。
一尊酒尽伤离思,目断南鸿灞水东。
同治十二年(1873年)副贡生,早年寓青浦。丧偶后,继娶松江朱氏,遂家住松江城西,悬壶松江姚天生堂药店,后在跨塘桥滩开设中医诊所。他精通医药,对张景岳、李东垣、朱丹溪等名家学说颇有研究,辨证施治有独到之处,内、妇科誉满茸城,曾著有《凌氏药性赋》《凌氏医案》10卷,《风疾浸酒五方》等。《青浦县续志》游寓传载:“凌鹏飞,精医,善绘芦雁,诗古文词,门人甚众。”
伍七七
姚水一
姚水一(1863-1908年),字昌浚。家住跨塘桥南。早年向凌履之学医,得凌氏亲传。
姚水一对内科杂病,深有研究中医名家,医治温病、时疫,尤为擅长。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松江时疫流行,姚水一秉承凌氏所学,慎思明辨,用药得当,患者每多转危为安。常与青浦名医陈莲舫研讨疑难病例,相互切磋。
有一病者因腰伤致小便不通,已濒于危,水一用田螺麝香,捣烂敷脐,立奏效。因医务繁忙,往至黄昏始得返家,故有“姚黄昏”之称。终因积劳成疾,中年早逝。编著有《黄帝内经素问注解》共6册81卷,未刊行。
伍七七
夏仲方
夏仲方(1895-1968年),名琦。家住于泾北街北端起云桥堍。他从小家境清寒,13岁高小毕业后便进商店当学徒。清宣统三年(1911年)中医名家,17岁的仲方拜松江十三世儒医张友苌为师,甚得业师器重。22岁出师后在松江城内起云桥堍悬壶应诊。
夏仲方医道宗法张仲景,兼采诸家之长。精于脉理,擅长脉诊、临床诊治,能洞察症结,判断疑难,被誉为“经方派”医学名家。他为贫苦病家施诊给药,不计报酬。善治伤寒、妇科及疑难杂症,远近乡里前来求医者络绎不绝,声誉日隆。他曾应召赴北京为刘少奇、陆定一、何香凝等治病,何香凝画《梅花图》以赠。
松江县立中学缺乏校舍,夏仲方慨然将新建楼房连同空地全部捐赠该校,被辟为藏书楼及阅览室,命名为“仲方阅览室”。自己则另在松汇路上租赁新居,招收生徒10余人,培养中医人才,受到地方人士赞誉。
1937年夏仲方迁上海市内开业应诊。建国后,1954年任上海市华东医院中医科主任,致力于干部的医疗保健工作,精心医治疑难杂症,成绩优异。历任上海市中医学会常务委员,上海市中医内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央卫生部中医研究组顾问,上海中医学院内经教研组组长。曾被评为医卫一级专家。1956年被评为全国和上海市劳动模范,出席全国先进工作者大会,为主席团成员。
夏仲方曾撰写医论多篇,均收录于《中医经方学家夏仲方专辑》一书中。著有《脉象学说与内科的关系》《八纲浅说》等。
通讯员:小仓
千方网: 本站覆盖海量全网中医资源,《易玄佛道》稀缺资源 ,为中国传统中医文化传承尽一份绵薄之力,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qianfang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