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方网: 本站覆盖海量全网中医资源,《易玄佛道》稀缺资源 ,为中国传统中医文化传承尽一份绵薄之力,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qianfang991
我的大姐比我大6岁,在我12岁左右的时候,她就被邻村的赤脚医生仅凭脉诊与听诊器就确诊了是风心病,从那时起,我们姐弟几个人就尽可能收集治疗大姐的病的一切方法。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就开始看各种有关医学方面的杂志,因为医生说这种病西医除了手术别无他法,因为没有钱做手术,我的目光自然而然地转向了中医。那时我看的医学方面的杂志有《家庭医生》、《家庭生活指南》、《老年报》、《山东中医杂志》等。
高考报志愿的时候,本来想报中医专业的,妈妈说姥爷儿那辈人有人就是中医。她说当医生风险太大,“多好的医生,一辈子也会治死几个;多差的医生,一辈子也会治好几个”,由于家人的不赞成,没有报考中医专业,于是我就真的走上了自学中医之路。上了大学,就买了一套中医学院学生用的各科中医教材。
在刚开始自学中医教材的时候还有一段小插曲。大一学本专业基础课的时候,班主任从上一届请来一位学哥两位学姐给我们讲学习经验,学哥是反面典型(学习不好,有补考挂科),两位学姐是正面典型(学霸)。学哥介绍他的经验的时候说,他爱好中医,却阴错阳差地考入了我们工科院校。他本来是班长,是老师眼中的好苗子学中医从哪里入门,却不成想学习如此让老师们失望,他最后说为啥没把学习搞好呢?因为他没有学本专业的课程,一直用很大精力都用来学中医了。听到他说这些以后,我低头偷笑,心里告诫自己,我可不能走他的老路啊!他就是我的前车之鉴啊!我得走我自己的路,一条学本专业和学中医兼顾之路!
刚开始看中医教材的时候,我就想,无论做啥,如果先把原理弄懂了,一切就好办了,也就等于是入门了,再看专业书籍的时候也就容易懂了。于是首先看《中医基础理论》(第五版)。最初印象深刻的是:看着里面说的因为这个,所以那个,一点儿也看不出两者之间有因果关系。很是苦恼,也没有人可以请教,遇到专业名词术语也不懂,根据学语文查字典的思路,觉得要是有本中医词典之类的再好不过了。于是去书店,果然发现有卖的,叫《中医大辞典》,但是看到定价以后,不舍得买,到现在也没买这本书,不懂就当作懂了,继续往下读,时间长了,觉得好像自己懂了。
刚开始学中医的时候,另一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对古文的理解。我觉得我看中医书的过程中,似乎在古文理解方面没有对我产生太大的困扰,这大概得益于我从初二开始对古文学习的用心吧?上学时对学古文的意义的理解,当然是读古人的书,学古人的智慧。自从学中医以后,我个人理解,学古文最直接最有效最有意义的作用就是读古中医书!像电视搞的诗词大会,我个人觉得很有噱头的感觉,夸夸其谈,不能解决现实问题,花拳绣腿,花架子而已,在现实中没有什么实用价值。不能转变成生产力的东西,我都认为是没用的!后来逛上海书城的时候,遇到一同学在找古文方面的教材学中医从哪里入门,即《古代汉语》(王力),这套教材在国内据说是很权威的,我好像买了一套,但是没看多少。
看完了《中医基础理论》,就开始看《中药学》,各种中药记起来没啥直观感觉,于是就想每一味中药各买10克,先认识一下,闻闻气味,尝尝口感。最终也没买几种,那么多中药,我也不好付诸实践啊,买来都没处放。后来偶然遇到一家新开业的中医院,负责抓药的都是菜鸟。我于是自告奋勇、免费帮忙,跟着她们抓了几天中药,亲自尝过鸦胆子的苦不堪言!枸杞子等的味道蛮好!上大学期间,还买了一本《中药临床应用大全》,害得我吃了一周咸菜(我家当时并不穷,只是不想因为我的学习而增加父母的经济负担)。
看完了《中药学》,我开始看《中医方剂学》,然后就是《中医诊断学》。我看书基本上是一遍成,看得比较慢,属于精读。随着看的书越来越多,书的内容避免不了来回重复,慢慢地,似懂非懂的东西越来越清晰起来。
读了很多中医书以后,越来越对一句话不能理解,就是“医者,意也!”,各位,你们是咋理解这四个字的呢?我的理解,很多年以后才似乎懂了,有机会再讲我的理解,各位先说说你的理解?
千方网: 本站覆盖海量全网中医资源,《易玄佛道》稀缺资源 ,为中国传统中医文化传承尽一份绵薄之力,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qianfang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