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方网: 本站覆盖海量全网中医资源,《易玄佛道》稀缺资源 ,为中国传统中医文化传承尽一份绵薄之力,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qianfang991
杜某某,男,27岁,2016.04.10初诊。
主诉:多食消瘦6个月。
病史:患者6个月前食量骤然增大,三餐进食后片刻又感饥饿,伴身体消瘦,体重逐渐下降。平素性格急躁,常因小事发怒,患病以来尤甚,伴有心慌心悸,常自汗出。曾因心跳异常到当地医院就诊,查甲功示FT3、FT4指数明显高于常值,诊断为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服用他巴唑等西药治疗,心率由原来140次/分降到120次/分。为求中医治疗,特来求诊。辰下:急躁易怒,多食易饥,身体消瘦,心慌心悸,汗出较多,夜寐欠安,舌质红苔白,脉弦数。
处方:小柴胡汤加减。
柴胡15g 黄芩12g 姜半夏12g
黄芪20g 沙参20g 夏枯草12g
牡蛎30g(先煎)黄药子6g 丹参12g
鳖甲20g(先煎)柏子仁15g生地12g
7剂,日1剂,水煎服,早晚饭后40分钟温服。
二诊(2016.04.17):药后睡眠稍有改善,心慌心悸,汗出,舌质红苔白,脉弦数。予上方加五味子9g、谷麦芽各12g,续服7剂,煎服法同前。
三诊(2016.04.24):药后证缓,易饥感较前减轻,仍感心悸,汗出甲亢中医医案,舌脉同前。予上方去柏子仁、丹参、生地,加鸡内金12g、连翘12g,续服14剂,煎服法同前。
四诊(2016.05.07):患者易饥感、心悸、汗出缓解,睡眠改善,性情较前和缓,舌淡红苔白,脉弦。予上方去鸡内金、连翘,加党参15g、陈皮12g,再服14剂后,患者食欲恢复正常,体重增加,心悸、汗出未再作,查甲状腺功能FT3、FT4较前下降,余诸症皆缓,吾师嘱其继续服中药调治。
按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由于甲状腺合成释放过多的甲状腺激素甲亢中医医案,造成机体代谢亢进和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悸、出汗、进食和便次增多和体重减少的病症。部分患者伴有突眼及甲状腺肿大。伴有甲状腺肿大之甲亢可属于中医学“瘿病”、“气瘿”范畴。早在战国时期《庄子·德充符》即提到“瘿”的病名。《金匮要略》中虽未提到瘿的病名,但论述了许多与本病相似的症候,如“病者素不能食,而反暴思之,必发热也”、“趺阳脉数,胃中有热,即消谷引食”、“火逆上气,咽喉不利”、“虚劳烦躁不得眠”、“目如脱状”等。《诸病源候论》指出:“瘿者,由忧愤气结所生,亦由饮沙水,沙随气入脉,搏颈下而成之”。《临证指南医案》云:“躁急善怒,气火结瘿”。
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本案患者情志不遂,肝气不疏,故急躁易怒;《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躁狂越,皆属于火”。气郁化火,胃火亢盛,壮火食气,故多食易饥、消瘦;热迫汗出,故常自汗出;热灼阴伤,汗多伤津,心阴虚损,则心慌心悸;肝火扰心,心神不宁,则夜寐欠安;舌尖红、脉弦数亦为肝火旺盛之征。观其脉症,此乃肝郁化火,阴虚阳亢之证。
吾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治以疏肝泻火,滋阴潜阳,化痰散结。方投小柴胡汤加减。方中柴胡微苦微寒,气质轻清,能疏能散,以和解少阳之郁滞;黄芩苦寒,清少阳邪热,柴芩合用,一散一清,邪热郁滞得解,枢机自能运转;姜半夏化痰散结;夏枯草辛苦寒,可清肝胆郁热,散结消瘰疬;黄药子清热凉血;解毒消瘿;牡蛎、鳖甲咸寒,滋阴潜阳,软坚散结,兼能安神;沙参清热养阴,益胃生津;柏子仁养心安神止汗;丹参清心除烦,养血通经;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黄芪健脾益气,固表止汗。
二诊时,患者药后睡眠稍有改善,心慌心悸,汗出,舌质红苔白,脉弦数。予上方加五味子生津敛汗、养心安神,谷麦芽健胃消食和中。三诊时,患者药后证缓,易饥感较前减轻,仍感心悸,汗出,故上方去柏子仁、丹参、生地,加鸡内金运脾消食,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四诊时,患者饥感、心悸、汗出缓解,睡眠改善,性情较前和缓,舌淡红,脉弦。故上方去鸡内金、连翘,加党参与陈皮合用以健脾益气,理气化痰。服上方14剂后,患者食欲复常,消瘦减轻,诸症皆缓,查甲状腺功能FT3、FT4较前下降,吾师嘱其续服中药以获全功。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发布的内容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我们分享此文的目的是传播和学习交流中医。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本平台所涉及的方药切不可盲目引用。
千方网: 本站覆盖海量全网中医资源,《易玄佛道》稀缺资源 ,为中国传统中医文化传承尽一份绵薄之力,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qianfang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