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方网: 本站覆盖海量全网中医资源,《易玄佛道》稀缺资源 ,为中国传统中医文化传承尽一份绵薄之力,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qianfang991
在伊犁国医馆诊疗室里,医生王志超正在为患者消毒、施针和行针,如行云流水般,数根银针扎进特定的穴位,患者的症状得到缓解。
8岁开始学习中医,本科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现受聘为巩留县中医医院、特克斯县中医医院名誉院长及中医专家,累计义诊人次超过万人……年仅28岁的王志超所拥有的厚重履历和一面面锦旗、一沓沓荣誉证书,让人赞叹。4月26日,王志超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求学从医经历,言语之间焕发着对中医药文化的尊崇和传承意识,彰显出一位年轻医者对中医药文化的热爱和使命感。
学医精诚
2011年,《伊犁日报》刊登《痴迷中医文化的少年》一文,报道王志超从小立志学习中医的故事。文章末尾写道:王志超的理想是将来能考上南京中医药大学。
时隔13年,王志超不仅如愿圆梦,还有了更精深的发展,从中不难窥见一个为梦想拼搏的年轻人不懈的努力和对传承发扬中医文化十足的诚意。
图为王志超在为患者诊疗。资料图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自8岁开始学习中医,王志超便把传承中医文化作为自己的追求。他跟随伊犁名医王喜朝学习中医基础,跟随伊犁州中医医院治未病科主任王钰苦练针灸,熟读中医药经典。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切脉、背诵脉诀、药性歌、汤头歌,对五行养生、药材药理等如数家珍。
“我来自于中医世家,家人也多是医务工作者传承中医文化,我从小耳濡目染,对中医药学产生了特别浓厚的兴趣。”王志超说,15岁时,他利用暑假时间到宁夏银川,跟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自治区级名中医”陈卫川学习特色民族医学,对《伤寒论》《黄帝内经》等有了深刻的认知,也更坚定了他学习中医的志向。
“高中考入伊宁市第三中学,从年级垫底逆袭到年级前列,那年高考报志愿开始实行平行志愿,原本可以填36个志愿,但我只填了一个:南京中医药大学。从心底认准如果考不上,我就复读。”王志超说起当年的选择,不无骄傲。也许正是这种破釜沉舟的决心,奠定了他学医精诚的基础,最终他被该大学针灸推拿学专业录取。
大学期间,王志超先后拜多名知名教授为师,从医学大家身上学到受益一生的知识和本领。他不断地用实践来验证所学,“勤、恒、精、博、悟”是他总结的学习经验。在大学的学习中,他曾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及院校奖学金。
求学期间,王志超还先后在江苏省中医医院、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伊犁州中医医院等跟诊学习、抄方实践,提升自己的医学素养。
“要把论文写在真正的临床工作中。”王志超利用学业之余,组织、参与、开展各种义诊活动,几百张火车票、飞机票见证了他潜心研究中医临床医疗的实践经历。
从医精用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本科毕业后,王志超继续读博求学,深造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在兼顾学业的同时,开始在伊犁国医馆坐诊。
“我每天上午坐诊,原本限号50人,但每天都能达到60至80人的日诊量。”王志超介绍,经过数以万计的临床医疗病例,他如今在治疗不孕不育、心脏病、乳腺肿瘤、甲状腺结节、肺结节、疼痛性疾病、情志类失眠、焦虑等病症方面有较好的治疗方法和经验,在患者中有一定的口碑和影响力,但他依然觉得自己是中医界的“小学生”,“中医文化博大精深、学无止境,我还有很多无法解决的疑难杂症,但我对自己的定位不是院士,而是治疗更多常见普遍性疾病的基层医生,因为这是普通老百姓最迫切需要的。”
图为王志超在为患者针灸。王志华 摄
4月20日,王志超的微信朋友圈发了他成功治愈的第1890例继发性不孕案例,每每此时,他格外高兴,为自己能够解决患者的痛苦而由衷地欣慰。
“中医是自证医学,中医文化来源于实践,与自然万物等有着天然的联系。中医讲:天、地、人同参;病、症、证同治;精、气、神同调。中医讲究的是治疗患病的人,不仅关注疾病本身,更关注人,心理学知识也是必备技能之一。”说起中医诊疗、源起与文化,王志超滔滔不绝,“中药材的产地、规格、煎煮等都有讲究,对中医来说,中药就是你的兵、你的武器,现在中医学习中面临的很大问题是不懂药、不识药,如果你不懂它,如何去开方用药?我认得1000余种中草药,很多学生来拜师,服的正是这一点。”
伊宁市民雷锦平今年65岁,从2019年起就找王志超看病、调理身体。“我母亲90多岁时就找王志超调理身体,那几年她精神状态很好。所以,我们一家四代人有啥不舒服都找他,经过他的细心治疗,症状都有很大好转,王医生为人热情,责任心强,服务也很周到,我们对他都非常信赖。”雷锦平说,母亲在世时,专门交待为王志超送了一面锦旗,上书“医德高,医术精,待病人,如亲人”。
图为王志超在为患者把脉诊疗。王志华 摄
像这样的锦旗和诊疗案例,在王志超的从医经历中不胜枚举。曾有位癌症患者在王志超的诊疗调理下,病情有了好转,后因家庭困难中断治疗,终而病情恶化过世。这件事让王志超痛心不已,自此给自己立下规矩:对于困难患者,他的针灸治疗等诊疗免费,抓药也适当给予补贴。
2017年至2020年,受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中医医院邀请,王志超每月开展定点扶贫义诊;2019年10月,他还到印度尼西亚及巴厘岛义诊游学。截至目前,王志超组织带领团队,在伊犁州各县市中医医院及塔城地区人民医院、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人民医院、兵团第二师36团中医医院等开展义诊百余场次,受到各族群众的欢迎。
传医精达
更好地传承中医文化传承中医文化,是王志超最想做的事。今年,他先后受聘为巩留县、特克斯县中医医院中医专家,并在当地成立名中医工作室,正是出于这样的初心。
“基层中医医院在诊疗条件、技术水平、服务质量上都有很大上升空间,我希望通过在这两家医院带的20名医生徒弟,能真正把自己的经验分享出去,让更多基层群众从中受益。”王志超介绍,他每周二下午到巩留县中医医院出诊,每隔一周的周四下午在特克斯县中医医院出诊,为群众服务的同时,也希望能更多地传、帮、带,让中医文化和中医临床治疗在基层得到更广泛的拓展。
图为王志超在为患者诊疗。资料图
巩留县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杨娟娟是王志超带的徒弟之一。“跟诊这么久,跟老师学到了很多知识。王老师在组方、用药包括用药剂量上都给予了我们很大启发,突破了过去在传统诊疗方面的一些束缚,比如在治疗肺结节时,运用参苓白术散开方,让我学到了很多。在服务患者方面,他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杨娟娟说,王志超从3月26日在巩留县开诊以来,诊疗人数翻了两三倍不止,患者反响非常好。
在王志超看来,做好中医药技艺传承、文化传承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事。他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受益于此,体会这份国粹的魅力和独特价值,从而发自内心地热爱,这也是他要穷尽一生所追寻的方向。(记者 王志华)
千方网: 本站覆盖海量全网中医资源,《易玄佛道》稀缺资源 ,为中国传统中医文化传承尽一份绵薄之力,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qianfang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