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方网: 本站覆盖海量全网中医资源,《易玄佛道》稀缺资源 ,为中国传统中医文化传承尽一份绵薄之力,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qianfang991

真题:

1.中医五行是指:C

A. 风、水、木、火、土 B. 金、水、木、燥、土 C. 金、水、木、火、土 D.风、寒、湿、燥、火 E. 风、寒、湿、燥、暑

2.中医的四诊方法是指:A

A. 望、闻、问、切 B. 寒、热、温、凉 C. 阴、阳、表、里 D.喜、怒、哀、乐 E. 视、触、扣、听

3.中医的五脏指的是: E

A. 心、肝、脾、胃、肾 B.心、肝、胆、脾、肾 C.胃、肠、膀胱、胆、三焦 D. 胃、大肠、膀胱、胆、小肠 E.心、肝、脾、肺、肾

4.中医的五志是指:B

A. 喜、怒、悲、思、惊 B. 喜、怒、悲、思、恐 C. 喜、怒、哀、乐、恐 D.喜、怒、哀、乐、思 E. 愁、苦、悲、思、恐

5.下列不属于中医急重症的是:D

A.高热 B.神昏 C.痉证 D.萎证 E.血证

6.拔火罐的适应症是:B

A.急性腰扭伤 B.外感风寒,风寒湿痹 C.平素体 质虚弱 D.各种疮疡疖肿 E.高热、抽搐、昏迷

7.可导致经络气血雍塞的致病因素是:D

A.过饱 B.过劳 C.六淫 D.痰饮 E.疫疠

8.在中医五行归类中,人体五官是:E

A.筋、脉、肉、皮、骨 B.筋、骨、肉、气血、脉 C.目、舌、鼻、唇、耳 D.目、舌、鼻、唇、喉 E.目、舌、鼻、口、耳

9.需要包煎的中药是:B

A.沉香 B.滑石 C.龟板胶 D.薄荷 E.阿胶

10.中医将不能正常睡眠称为:E

A.失眠 B. 睡眠紊乱 C.入睡困难D.假寐 E.不寐

11.中医在自然界中的“五色”是指:B

A.青、赤、紫、橙、黑 B.青、赤、黄、白、黑 C.赤、橙、黄、绿、紫 D.蓝、绿、紫、橙、黑 E.红、黄、蓝、白、黑

12.中医饮食上的五味是指:D

A. 辛、辣、酸、苦、咸 B. 辣、甜、酸、苦、咸 C. 辛、甘、涩、苦、咸 D. 辛、甘、酸、苦、咸 E. 辣、甘、酸、苦、涩

13.中医在诊治疾病的活动中,主要在于:A

A.辨证 B.辨病 C.辨症 D.辨识体质 E.辨识治疗方法

14.具有性质稳定,传热性能缓和,不易与中药所合成成分发生化学变化的最常用的中药煎煮器具是:B

A.铝锅 B.砂锅 C.铁锅 D.钢锅 E.不锈钢锅

15.按照中医理论,开窍于舌的脏腑是:B

A.肺B.心C.脾D.肾E.肝

16.点着酒精棉球快速在罐里绕一圈拿出,然后迅速拔在背上的方法是:A

A.闪火法B.投火法C.滴酒法D.水吸法E.抽气吸法

17.以下具有传染性的疾病是:B

A.六淫B.疠气C.七情D.过劳E.痰饮、瘀血

18.常见的属于外邪疾病的先导的邪气是:B

A.凉邪B.风邪C.冷邪D.湿邪E.燥邪

19.中医理论中,“具有防御作用而运行于脉外气”被称为:D

A.元气B.营气C.肺气D.卫气E.真气

训练题一:

一、简答题

1.中医学的特点是什么?答:

2.阴阳学说的内容包括哪些?答:

3.心的生理功能有哪些?答:

4.肝的生理功能有哪些?答:

5.脾的生理功能有哪些?答:

6.肺的生理功能有哪些?答:

7.肾的生理功能有哪些?答:

8.五脏六腑的关系是什么?答:

二、单选题

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A.整体观和辨证论治 B.整体观与阴阳平衡C.辨证论治与五行学说D.整体观与气一元论E.辨证论治与治病求本

2.下列关于空间方位阴阳属性说法错误的是

A.上为阳下为阴B.外为阳内为阴 C.右为阳左为阴 D.南为阳北为阴 E.天为阳地为阴

3.关于阴阳学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阴阳既可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代表同一事物内部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B.一般来说,凡是外在的、物质的、温热的、兴奋的、功能亢进的都属于阳 C.事物的阴阳属性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D.阴与阳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E.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本身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的结果

4.具有泌清别浊功能的脏腑是

A.脾 B.膀胱 C.大肠 D.小肠 E.肾

5.人体的生长发育,主要取决于

A.血液营养 B.肾中精气 C.水谷精气 D.吸入的清气 E.宗气

6.与呼吸功能密切相关的是

A.心肺 B.肺脾 C.肺肝 D.肺肾 E.脾肾

7.人体的脏腑组织是以何为中心

A.脏腑 B.气血C.五脏 D.津液 E.经络

8.五脏中具有升清、防止内脏下垂功能的内脏是

A.心 B.肺 C.脾 D.肾 E.肝

9.皮肤与何脏的关系最密切

A.心 B.肺 C.脾 D.肾 E.肝

10.具有“水谷之海”之称的脏腑是

A.小肠 B.大肠 C.胃 D.胆 E.脾

1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五行的范畴

A.雨 B.水 C.火 D.土 E.金

12.对呼吸运动和血液运行具有推动作用的气是

A.气 B.卫气 C.营气 D.宗气 E.脏腑之气

13.五脏当中被称为娇脏的是

A.心 B.肝C.肺D.脾E.肾

14.主宰生长发育功能的脏腑为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15.论治的主要依据是

A.病 B.辨证的结果 C.病位 D.病性 E.病因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肺为气之根,肾为气之主B.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C.脾为先天之本 D.肾为后天之本 E.脑藏神

17.心主神的生理功能中医学简答题及答案,最主要的物质基础是

A.肾精 B.血液 C.元气 D.宗气 E.均非

18.称为全身阴阳之根本的脏是

A.心 B.肺 C.脾 D.肾 E.肝

19.大量出汗,可消耗人体的

A.气 B.血 C.两者皆有 D.两者皆无 E.以上均非

20.下列不属于“五体”范畴的是

A.筋 B.脉 C.血 D.肉 E.皮

2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肾为“君主之官” B.肝为刚脏 C.齿为骨之余 D.脑为髓之海 E.发为血之余

22.对于胃的描述错误的是

A.胃为“水谷之海”B.胃可受纳、腐熟水谷C.喜燥恶湿 D.胃主通降 E.胃脘分上、中、下三部

23.肺的生理特性是

A.喜润恶燥B.不耐寒热C.体阴用阳D.喜燥恶湿 E.泌别清浊

24.导致人体生命死亡的根本病机是

A.阴阳偏盛 B.阴阳偏衰 C.阴阳离决 D.阴阳失调E.阴盛格阳

25.“寒极生热,热极生寒”,是属于

A.阴阳对立B.阴阳互根 C.阴阳消长 D.阴阳转化 E.阴阳平衡

26.下列用阴阳学说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不属于阴的是

A.五脏 B.六腑 C.津液 D.血 E.腹部

27.六腑中与情志有关的脏腑是

A.大肠 B.小肠 C.胆 D.三焦 E.胃

28.下列哪项有误

A.心在体合脉 B.肺在体合鼻 C.脾在体合肉 D.肝在体合筋 E.肾在体合骨

29.肾为气之根与肾的哪项功能有关

A.藏精 B.主水 C.主纳气D.化生元气E.温煦全身

30.以白天分阴阳,上午为

A.阴中之阳B.阳中之阴C.阳中之阳D.阴中之阴E.以上均非

31.下列属于母子关系的是

A.木与土B.火与金C.水与土D.金与水E.水与火

32.泪与何脏关系密切

A.心B.肝C.脾D.肾E.肺

33.“水不涵木”主要是指哪两个脏腑的病理关系

A.肝与肾B.脾与肾C.肺与肝D.脾与心E.肺与心

34.中医的五脏是指心、肝、脾、肺和

A.胆 B.三焦 C.小肠 D. 胃 E. 肾

35.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实际上为

A.虚实关系B.相生关系 C.相克关系 D.阴阳表里关系E.连带关系

36.脾最主要的生理功能是

A.运化水谷B. 生成津液 C. 生成气血 D. 宣发肃降 E. 外举清气

37.肝开窍于

A.目B.耳 C.口 D.鼻 E.舌

单选题答案:1-5 ACBDB 6-10 DCCBC 11-15 ADCEB 16-20 BBDCC

21-25 ACACD 26-30 BCBCC 31-35 DBAED 36-37 AA

训练题二:

一、简答题

1.气与血的关系是什么?答:

2.六气的定义?答:

3.六淫的定义?答:

4.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什么?答:

5.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什么?答:

6.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什么?答:

7.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什么?答:

8.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什么?答:

9.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什么?答:

二、单选题

1.肾中精气所化生的气是()

A.脏腑之气 B.元气 C.营气D.卫气E.宗气

2.关于人体正常“气”的描述错误的是()

A.是不断运动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物质 B.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C.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D.人体的气主要来自自然界的清气 E.是一种精微物质

3.防止体内血、津液等液态物质外渗及无故流失的是气的()

A.气化作用 B.固摄作用C.温煦作用D.推动作用 E.防御作用

4.容易感冒是气的()功能减弱

A.推动B.温煦 C.防御 D.固摄 E.气化

5.关于气和血的关系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气能摄血 B.气能行血 C.血为气之母 D.气能生血E.气为血之主

6.在机体内,除()外,其他所有正常的液体都属于津液的范畴。

A.胃液 B.肠液C.血液 D.泪液 E.唾液

7.“六淫”是指()

A.六气B.六气的太过和不及C.六种毒气D.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E.风寒暑湿燥火

8.下列哪项不是六淫致病的特点()

A.季节性B.地区性C.传染性D.转化性E.外感性

9.常为外感病致病先导的邪气是()

A.热邪B.风邪C.寒邪D.暑邪E.燥邪

10.六淫中易侵犯人体上部和肌腠的外邪是()

A.风邪B.寒邪C.湿邪D.燥邪E.暑邪

11.六淫中,易导致疼痛的邪气是()

A.风邪B.寒邪C.暑邪D.湿邪E.燥邪

12.六淫中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的邪气是()

A.风邪B.寒邪C.暑邪D.湿邪E.燥邪

13.在六淫中,最易伤肺的邪气是()

A.风邪B.寒邪C.暑邪D.湿邪E.燥邪

14.燥邪致病最易损伤人体的()A.津液B.气C.血D.精E.神

15.在六淫中,易扰心神的邪气是()

A.风邪B.寒邪C.火邪D.湿邪E.燥邪

16.下列哪项属于风性善行的致病特点()

A.手足震颤B.四肢抽搐C.四肢游走性疼痛D.角弓反张E.四肢麻木

17.下列哪项属于湿邪的性质()

A.凝滞B.粘滞C.涩滞D.瘀滞E.动血

18.可致小便浑浊涩滞不畅等症的邪气是()

A.风邪B.寒邪C.暑邪D.湿邪E.燥邪

19.寒性收引可导致()

A.阻滞气机B.损伤阳气C.耗气伤津D.气机收敛E.凝滞经脉

20.称为“百病之长”的邪气是()

A.风邪B.寒邪C.暑邪D.湿邪E.燥邪

21.常引起筋脉拘挛、屈伸不利、腠理闭塞的邪气是()

A.风邪B.寒邪C.湿邪D.瘀血E.暑邪

22.在六淫中独见于夏季的邪气是()

A.风邪B.寒邪C.暑邪D.湿邪E.火邪

23.只有外感而无内生的邪气是()

A.寒邪B.燥邪C.湿邪D.暑邪E.火邪

24.导致行痹发生的主要邪气是()

A.寒邪B.湿邪C.热邪D.风邪E.火邪

25.导致着痹发生的主要邪气是()

A.寒邪B.湿邪C.热邪D.风邪E.火邪

26.具有升散而又挟湿特性的邪气是()

A.湿邪B.燥邪C.热邪D.暑邪E.寒

27.寒邪的致病特点有易致()

A.气消B.气耗C.气泄D.气乱E.气收

28.炎夏之日,症见气短乏力,甚则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是由于()

A暑热炽盛B.扰及心神C.耗气伤津D.暑湿夹杂E.热极生风

29.临床上症见头痛如裂,目赤肿痛,其病机为()

A.心火上炎B.肝火上炎C.胃火炽盛D.肺火炽盛E.阴火炽盛

30.寒邪、湿邪的共同致病特点是()

A.损伤阳气B.阻遏气机C.粘腻重浊D.凝滞收引E.病程缠绵

31.在一定条件下,“五志”和“五气”皆可化()

A.风B.寒C.湿D.火E.燥

32.下列哪一项是火、燥、暑共同的致病特点()

A.上炎B.耗气C.伤津D.动血E.扰神

33.六淫之中,唯一可直中少阴为病者,应属()

A.燥邪B.寒邪C.暑邪D.火邪E.湿邪

34.不属于疫气性质及致病特点的是()

A.传染性强B.特异性强C.症状相似D.气候反常E.发病急骤

35.下列哪项不属于疫病发生流行的原因()

A.社会因素B.气候因素C.隔离因素D.环境因素E.体质因素

单选答案:1-5 BDBCE 6-10 CDCBA 11-15 BDEAC 16-20 CBDDA

21-25 BCDDB 26-30 DECBA 31-35 DCBDE

训练题三:

一、简答题

1.四诊的定义是?答:

2.什么叫恶寒发热?答:

3.壮热的定义?答:

4.潮热的定义?答:

5.八纲的定义是?答:

6.表证的证侯表现有哪些?答:

7.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有哪些?答:

8.寒热证鉴别要点有哪些?答:

9.虚实证鉴别要点有哪些?答:

10.中医治病八法包括哪些?

二、单选题

1.中医四诊是()

A.望闻问查 B.望闻问切C.问查切断D.寒热虚实E.表里阴阳

2.望神、色、形体、姿态等属于望诊中的()

A.局部望诊 B.望躯体 C.望神形D.全身望诊E.望外貌

3.属于小儿特有的局部望诊是()

A.望排泄物 B.望指纹C.望舌苔D.望面色 E.望神态

4.闻诊包括()

A.闻声音和嗅气味B.听声和辨音 C.观察病人声音音调和是否嘶哑 D.观察病人嗅觉与听觉 E.闻病人分泌物及排泄物的气味

5.病人恶寒与发热同时出现,多见于()

A.里证 B.虚证 C.寒证 D.热证E.外感病的表证阶段

6.新病恶寒为()

A.表证 B.里证C.里实寒证D.里实虚证 E.虚寒证

7.久病畏寒为()

A.表证 B.里证 C.里实寒证 D.里虚寒证E.表实寒证

8.病人只发热,不觉寒冷,多为()

A.虚寒证B.虚热证C.实热证D.阴虚证E.表虚证

9.胃肠燥热内结所致的潮热为()

A.午后潮热B.日晡潮热C.夜间潮热D.骨蒸潮热E.晨起潮热

10.温病热入营分,灼伤营阴所致潮热为()

A.午后及夜间潮热B.日晡潮热C.晨起潮热D.骨蒸潮热E.阴虚潮热

11.微热多见于()

A.阳虚B.阴虚或气虚C.血虚D.气虚E.阴虚

12.健康人日间正常排尿次数为()

A. 1-2次B. 2-3次C. 3-4次D. 3-5次E. 4-6次

13.健康人每昼夜总尿量约为()ml

A.1000-1200 B. 1200-1500 C. 1200-1800 D. 1000-2000 E.1000-1800

14.切脉的部位为()

A.寸口B.心尖C.颈动脉D.足背动脉E.腋动脉

15.切脉分为三部()

A.上中下B.天地人C.寸关尺D.表中里E.左中右

16.中医辨证的总纲是()

A.脏腑辨证B.六经辨证C.八纲辨证D.卫气营血辨证E.三焦辨证

17.六淫、疫疠等邪气经皮毛、口鼻入侵机体所致病证为()

A.里证B.表证C.寒证D.热证E.实证

18.半表半里证是()枢机不利。

A.太阳B.阳明C.太阴D.少阳E.少阴

19.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为()特征性表现

A.表证B.里证C.寒证D.半表半里证E.热证

20.小便短赤,大便燥结常见于()

A.热证B.寒证C.实证D.虚证E.里证

21.舌淡苔白多见()

A.热证B.寒证C.实证D.虚证E.里证

22.精神萎靡,有气无力多为()

A.热证B.寒证C.实证D.虚证E.里证

23.卫气营血辨证是针对()的辨证

A.里实证B.外感寒证C.外感温热病D.虚寒证E.虚热证

24.用发汗的方药使病人出汗而驱邪外出的治法叫()

A.汗法B.下法C.和法D.温法E.清法

25.用和解的方法治疗疾病叫()

A.汗法B.和法C.清法D.吐法E.下法

26.清热保津,除烦解渴的方法叫()

A.汗法B.补法C.消法D.清法E.下法

单选答案:1-5 BDBAE 6-10 CDCBA 11-15 BDEAC 16-20 CBDDA

21-25 BDCAB 26 D

训练题四:

一、简答题

1养生的基本原则是?答:

2.养生的主要方法有?答:

3.中医治病治则有哪些?答:

4.中药的性能主要包括?答:

5.中药四气的概念?答:

6.酸味的作用?答:

7.咸味的作用?答:

8.苦味的作用?答:

9.辛味的作用?答:

10.甘味的作用?

二、单选题

1.中药的四气是()

A.中药的四种特殊气味B.寒凉药具有散寒、助阳的作用C.指中药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D.指中药的辛咸甘苦四种味道E.温热药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2.中药四气中属于阳的是()

A.寒凉 B.辛苦 C.甘咸D.温热 E.苦辣

3.中药四气中属于阴的是()

A.温热 B.寒凉C.辛苦D.甘咸 E.苦辣

4.中药五味是指()

A.辛、酸、甘、苦、咸五种味道B.香、辣、臭、腥、苦五种气味 C.风、寒、热、燥、火五种属性D.升、降、浮、沉、止五种状态 E.东、南、西、北、中五种产地方位

5.有收敛、固涩作用的是()

A.辛味 B.甘味 C.咸味 D.苦味E.酸味

6.有泻火、燥湿、通泄、下降作用的是()

A.辛味 B.甘味 C.咸味 D.苦味 E.酸味

7.有滋补、和中、缓急作用的是()

A.辛味B.甘味 C.咸味 D.苦味 E.酸味

8.有发散、行气作用的是()

A.辛味B.甘味 C.咸味 D.苦味 E.酸味

9.有软坚、散结作用的是()

A.辛味 B.甘味 C.咸味D.苦味 E.酸味

10.峻下逐水药宜()

A.晨起空腹服用B.饭前服C.饭后服D.睡前服E.含漱给药

11.宜饭前服用的药物是()

A.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B.驱虫药C.安神药D.缓下剂E.消食药

12.宜饭前服用的药物是()

A.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B.安神药C.攻下药D.缓下剂E.消食药

13.宜饭前服用的药物是()

A.治疗胃肠疾病的药物B.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C.安神药D.缓下剂E.消食药

14.宜饭后服用的是()

A.治疗胃肠疾病的药物B.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C.安神药D.缓下剂E.驱虫药

15.宜饭后服用的是()

A.治疗胃肠疾病的药物B.攻下药C.安神药D.缓下剂E.消食药

16.无论饭前服用还是饭后服用,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

A.0.5h B. 2h C. 1h D. 1.5h E. 2.5h

17.睡前30分钟到1小时服用的药物是()

A.攻下药B.安神药C.驱虫药D.截疟药E.消食药

18.宜睡前服用,便于次日清晨排便的是()。

A.安神药B.攻下药C.驱虫药D.缓下剂E.消食药

19.涩精止遗药宜()

A.晨起服B.饭前服C.饭后服D.晚间服E.午夜服

20.截疟药宜疟疾发作前()服药

A.2h B. 1h C. 0.5h D. 1.5h E. 3h

21.急性病服药时间为()

A.多次频服B.根据病情服C.饭前服D.随时服用E.饭后服

22.中药汤剂每日一剂,一般分()次服用。

A. 1-2次B. 3-4次C.随意D. 2-3次E. 4-5次

23.病情危重者可每隔()小时服药一次,以持续药效。

A. 2 B. 3 C. 4 D. 5 E.6

24.()得汗则止。

A.发汗药B.攻下药C.截疟药D.消食药E.驱虫药

25.()得下为度。

A.发汗药B.泻下药C.截疟药D.消食药E.驱虫药

26.呕吐病人服药宜()。

A.饭前服B.饭后服C.睡前服D.小量频服E.一日三次

27.寒证服药宜()。

A.温服 B.凉服 C.姜水送服 D.酒送服 E.热服

28.辛温发汗解表药治疗()。

A.虚证B.风热证C.外感风寒表实证D.里寒证E.里热证

29.()服药后要加盖衣被。

A.辛凉解表药B辛温发汗解表药C.化痰药D.活血药E.补益药

30.热在胃肠患者欲冷饮者,药可()。

A.饭前服B.饭后服C.凉服D.温服E.热服

31.热病不欲冷饮者,药仍()。

A.饭前服B.饭后服C.凉服D.温服E.热服

32.煎药最好用()。

A.砂锅B.铁锅C.不锈钢锅D.搪瓷锅E.不粘锅

33.煎药忌用()。

A.砂锅B.铁锅C.不锈钢锅D.搪瓷锅E.不粘锅

34.煎药前宜冷水浸泡()。

A.30分钟B.1h C.2h D.0.5h-1h E.1h-2h

35.第一煎加水超过药面()。

A.1-2cm B.2-3cm C. 3-4cm D.4-5cm E.3-5cm

36.第二煎加水超过药面()。

A.1-2cmB.2-3cmC. 3-4cm D.4-5cm E.3-5cm

37.煎药用火原则()。

A.武火B.文火C.先武后文D.先文后武E.随意

38.一般药一煎()。

A.30分钟B.40分钟C. 20分钟D.50分钟E.1h

39.一般药二煎()。

A.30分钟 B.40分钟 C. 20分钟D.25分钟 E.1h

40.解表药一煎()。

A.30分钟 B.40分钟C. 20分钟D.50分钟 E.1h

41.解表药二煎()。

A.30分钟B.15分钟 C.20分钟D.50分钟 E.1h

42.滋补药一煎()。

A.30分钟 B.40分钟 C. 20分钟D.50分钟E.1h

43.滋补药二煎()。

A.30分钟 B.40分钟 C. 20分钟D.50分钟 E.1h

(44-46题共用题干)患者男性,30岁,1天前因受凉中医学简答题及答案,自感恶寒,头身疼痛,有鼻塞、流清涕、喷嚏、咽喉痛痒等症状,舌苔薄白,遂就诊

44.护士应判断该病属于()。

A.表证 B.里证 C.寒证D.热证 E.半表半里证

45.医生为患者开了三副汤药,其一煎二煎时间分别为()分钟。

A.30、20 B.40、20 C.20、15 D.60、50 E.80、30

46.服药注意事项为()

A.凉服 B.少饮水 C.温服,服后加盖衣被D.出汗后可立即洗浴 E.服药后可食冷饮

单选答案:1-5 CDBAE 6-10 DBACA 11-15 BCABE 16-20 CBDDA

21-25 BDCAB 26-30 DECBC 31-35 DABDE 36-40 BCADC

41-45 BEDAC 46 C

千方网: 本站覆盖海量全网中医资源,《易玄佛道》稀缺资源 ,为中国传统中医文化传承尽一份绵薄之力,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qianfang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