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方网: 本站覆盖海量全网中医资源,《易玄佛道》稀缺资源 ,为中国传统中医文化传承尽一份绵薄之力,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qianfang991
又快到4.23世界读书日,以前的4.23都是我乘着各大电商打折开始囤书的日子,如今,受够了搬家时的辛酸,一箱箱沉重的书,舍不得丢,也舍不得卖,所以,最近一年,转向了电子书。时间过的如此之快中医自学入门必看书籍,距离上次推荐书单,居然已经过去四年。这四年,基本上能保持每年读40本以上的书,当然,不仅是中医方面的。谈不上什么读书心得,赶上读书日,就想给喜欢中医的大家更新一下书单,会和之前有重复,相关的PDF资源也会赠给大家(文末获取领取方式)。
1.趣味性较好的,适合中医爱好者和入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已经很俗的话,在学中医的过程中却依旧是真理,特别是自学中医的朋友,如果没有培养出浓厚的兴趣,到了接触阴阳五行、精气神等内容的时候,可能就会打退堂鼓。下面的几本书适合放床边。
《千古中医故事》是百家讲坛的一个系列节目,后来出了书,主要介绍了历史上几位大医家扁鹊,张仲景等,对了解历史上的名医的经历很有帮助,普及性也好,喜马拉雅有音频,可以随时随地听一听。
《古代的中医》罗大伦著,已更新第2版,罗老师把李东垣、朱丹溪、缪希雍、喻嘉言、傅青主、徐灵胎、王孟英七位医家的人生写成了小说一样的故事,不仅读者感到有趣,其中很多内容,更让人感动到流泪,字里行间,我们能够感受到古代行医的艰难,还有这些医生的慈悲为怀。
《问中医几度秋凉》艾宁著,作者是非中医人,母亲和女儿都从事中医,作者回忆了母亲中医的点点滴滴,读过的感觉就是,那时候的中医才配得上是真正的中医,不仅是拜师学艺的虔诚,还有内心对中医的笃定,相信大家读过,会坚定学习中医的信心。
《阴阳一调百病消》罗大伦著,内容比较易懂,虽然涉及到方药,但是都和生活息息相关,也都实用,可以当作养生书看一看。
《爷孙两的中医故事》任之堂出的小说性质的书吧,穿插了医理,可以当作故事,但又有收获的。
《一个传统中医的成长历程》任之堂主人余浩著,也是故事形式,讲述作者跟随爷爷的学医历程,比较激励人心,至少我读过后觉得自己应该更努力才能学好中医,里面也提到了一些中医的学习方法可以借鉴。
《中医人生—一个老中医的经方奇缘》娄绍昆著,作者回忆式的讲述自己的学医经过,真诚流露,一个中医成长不易,需要付出很多,书里还有不少干货,包括经方和针灸的学习。
《疑难杂症思辨录》柯雪帆著,章回式小说,和前面几个一样,是小说,又不乏医理,然而我读的时候完全当作小说了,冥冥之中就对中医更喜欢了
《名老中医之路》,现在已经出到第五辑,但我最推荐的还是1-3合集,读了第三遍了,每一遍都会有新的体会,学习名家成长的方式,能让我们避免走很多弯路。书里还有很多大家介绍了自己一生的宝贵经验,不论是初学者,还是临床多年的人,一定能从这本书里找到无数散落在地的金银财富。
中医相关的几部影片,还是推荐给喜爱中医的同道:《大明劫》《医痴叶天士》《怪医唐慎微》《医者童心》《天下第一针》《艾草仙姑》《精诚大医》
2.容易理解的入门书籍
前面的几本书,多少都涉及医理,读过后,对中医想必会有所了解了,也会提升一定的兴趣。但是入门,说起来简单,却是比较难的,有的名医大家学了一辈子都说自己没入门,我们又怎么能轻易说自己入门了呢?
《中医入门》内容很少中医自学入门必看书籍,像中医基础理论的感觉,简练但是说理清楚,可以细细读。
《走近中医》唐云,初学者或者自学的都可以读一读。
《思考中医》刘力红著,这本书对我的影响应该说比较大,因为读的时间比较早,又有一些和教材不同的观点,所以种下了要学会思考问题的种子,曾经也是十分畅销的。
《扶阳讲记》《扶阳论坛》1-3之前只听说过火神大量使用附子,觉得他们太偏激,后来一位师兄说,学中医最怕一开始就有偏见,多听听不同的意见有好处,后来就去读了,现在想起来,还是有收获的,套用一句话“存在就是真理”,火神能火,必定有他的价值。了解扶阳派的基本理论之后,可以继续读一读《霹雳大医李可》《火神郑钦安》
《步入中医之门》系列,干货比较多,毛以林教授的作品,疑难重症,经络学说,可以说读了第一本就有期待后续的感觉,欲罢不能。
《任之堂跟诊日记》系列,琐碎的知识点,应该是比较实用的经验,可以积累下来,会有用的。
《华夏中医论坛丛书》有4本,有脉法、本草和临床经验,偏向民间经验,实用性很高。
《临证脉学十六讲》脉学入门的一本比较好的书,和教材不同,个人觉得不错。
《一针疗法》针灸学习应该是必看吧,虽然不是系统论述,书里的经验实践中真的很好用很有效啊!
3.中医成长必读经典
四大经典是深入学习中医避免不了的,给大家推荐一些参考书
《伤寒杂病论》参考书:《郝万山伤寒论讲稿》《刘渡舟伤寒论讲稿》《伤寒论十四讲》《经方临证指南》《伤寒论求是》《伤寒发微》《伤寒释难》《伤寒解惑论》《经方实验录》《圣方治验录》《本草思辨录》《金匮要略心典》《金匮发微》
伤寒论注家太多,著作也太多,最推荐的是曹颖甫、刘渡舟、陈亦人还有黄煌的书,胡希恕先生的方证也也是可以的,只是现在世面上他弟子们出的太多,总感觉良莠不齐。
《黄帝内经》经典书的学习参考书有很多,不一一列举,重点还在读原文,后世注家理论多有不同之处,可能会混乱理解,入门可以选择《内经知要》,《任应秋讲内经》,注释可以选择郭蔼春先生的校注和语译两套书。
关于内经里五运六气的部分,感兴趣的可以读任应秋的《五运六气十六讲》王玉川《运气探秘》方药中《黄帝内经素问运气七篇讲解》杨力《中医运气学》王旭高《运气证治歌诀》,《医宗金鉴·运气心法要诀》
其他,《神农本草经》《医宗金鉴》也是需要通读的,《药性赋》《药性歌括四百味》《汤头歌诀》《濒湖脉诀》《医学三字经》《温病条辨》《四圣心源》《圆运动古中医学》《针灸大成》等适合经常读,甚至是背诵。
《名老中医之路》里的大部分名家都是从读经典成长起来的,想成为真正的医生,必不可少,上述不一定全面,毕竟经典太多了。
4.中医临床必读
《临证指南医案》必读,需要一定的功底,否则很难读懂,可以先读《徐批临证指南医案》《叶天士用经方》《程门雪未刊医论集》(有部分叶案点评)能够帮助理解
《医学衷中参西录》《景岳全书》大部头必读
《中医治法与方剂》大部头必读
其余如《脾胃论》《丹溪心法》《儒门事亲》等金元四大家的书,怎么说也要读一读。
再如《赤水玄珠》《傅青主女科》《杏轩医案》《吴鞠通医案》《寓意草》《奇症汇》《时病论》《血证论》《马培之医案》《张聿青医案》《清代名医医案精华》《郑钦安医学全书》《倚云轩医案医话医论》《蒲辅周医案》《泊庐医案》《温氏医案》《遯园医案》等名家名著,可以说是案头必备了。
近代自然也有不少好书,如《朱良春用药经验集》《闻过喜医揖》(强推,记载了很多失治误治的病案,要知道,这是很多人不敢写给人看的)《名家教你读医案》1-5《重剂起沉疴》《火郁发之》《易氏医案》《温热论笺证》《读书析疑与临证得失》《老医真言》《西溪书屋夜话录讲用与发挥》《治病法轨》(脉学的内容值得反复揣摩)《临证解惑》《伤寒论名医验案》《用药心得十讲》等,一定会有收获。
中医书籍汗牛充栋,建议先学经方,再旁及各家。近代名家的可以多读,《百年名老中医》系列和《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丛刊》系列,还有第一批国医大师的书。总之,找到适合自己的一家或一派,深入下去,再学习其他,会更有收获。
5.国学类
《古文观止》《四书章句集注》《论语》《大学》《中庸》《道德经》《老子他说》等国学也是建议涉猎一番,古人说,学诗功夫在诗外,学中医也是一样,医者仁心,中医源自中国传统,多读古书,提高自己品德修养,是达到上医境界不可或缺的。其次,中医很多书都是古文,这些书对提高阅读能力也很有帮助,从国学文化里,能够更好的体会中医的精髓。
中医典籍浩如烟海,不可能尽数其中,很多好书也未列举,希望对后学者有所帮助,也期待前辈们的指正批评!跟师学习时,老师多次强调:“学好中医要多读经典,多读医案,四大经典是中医的根,医案则是鲜明的快捷的提高方式,尤其是初学者缺乏临床经验,别人的医案就是自己最好的老师,平日读案时体会其中的韵味,揣摩他人的用意,也算是自己的临证经验了,只有平日积累,他日遇到相同或相似病症,才能信手拈来。”后来,在读书中发现,好书总是相连的,好像有一根线,一本好书会牵出其他好书,只要慢慢读,渐渐的,也就会在自己心里找到那根引你入门的红线。
我们所处的时代,繁华之下,尽显浮躁,中医作为医学,不仅是治愈疾病,更是治愈我们内心的艺术与智慧。4.23世界读书日,希望大家都能在书香里找到那份属于自己的宁静,在风雨飘摇中,发现属于自己的那份笃定,能够在穿越千古的时空里,找寻真我。
以书会友,公众号后台回复“书香”即可获取下载课程链接,如果觉得此文对您有帮助,请帮我转发给更多喜欢中医的朋友哦。
千方网: 本站覆盖海量全网中医资源,《易玄佛道》稀缺资源 ,为中国传统中医文化传承尽一份绵薄之力,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qianfang991